单例 | log输出|lazy 修饰符和 lazy 方法


  • 单例
  • Log 输出
  • lazy 修饰符和 lazy 方法

单例

单例是一个在 Cocoa 中很常用的模式了。对于一些希望能在全局方便访问的实例,或者在 app 的生命周期中只应该存在一个的对象,我们一般都会使用单例来存储和访问。在 Objective-C 中单例的公认的写法类似下面这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mplementation MyManager
+ (id)sharedManager {
static MyManager * staticInstance = nil;
static 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staticInstance = [[self alloc] init];
});
return staticInstance;
}
@end

使用 GCD 中的 dispatch_once_t 可以保证里面的代码只被调用一次,以此保证单例在线程上的安全。

在 Swift 1.2 以及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我们推荐使用下面这样的方式来写一个单例:

1
2
3
4
class MyManager {
static let shared = MyManager()
private init() {}
}

这种写法不仅简洁,而且保证了单例的独一无二。在初始化类变量的时候,Apple 将会把这个初始化包装在一次 swift_once_block_invoke 中,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不仅如此,对于所有的全局变量,Apple 都会在底层使用这个类似 dispatch_once 的方式来确保只以 lazy 的方式初始化一次。

另外,我们在这个类型中加入了一个私有的初始化方法,来覆盖默认的公开初始化方法,这让项目中的其他地方不能够通过 init 来生成自己的 MyManager 实例,也保证了类型单例的唯一性。如果你需要的是类似 default 的形式的单例 (也就是说这个类的使用者可以创建自己的实例) 的话,可以去掉这个私有的 init 方法。

log输出

Log 输出是程序开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直接的业务代码,但是却可以忠实地反映我们的程序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记录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在 Swift 中,最简单的输出方法就是使用 print,在我们关心的地方输出字符串和值。但是这并不够,试想一下当程序变得非常复杂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输出很多内容,而想在其中寻找到我们希望的输出其实并不容易。我们往往需要更好更精确的输出,这包括输出这个 log 的文件,调用的行号以及所处的方法名字等等。

我们当然可以在 print 的时候将当前的文件名字和那些必要的信息作为参数同我们的消息一起进行打印:

1
2
3
4
5
6
// Test.swift
func method() {
//...
print("文件名:Test.swift, 方法名:method,这是一条输出")
//...
}

但是这显然非常麻烦,每次输入文件名和方法名不说,随着代码的改变,这些 Log 的位置也可能发生改变,这时我们可能还需要不断地去维护这些输出,代价实在太大。”
在 Swift 中,编译器为我们准备了几个很有用的编译符号,用来处理类似这样的需求,它们分别是:

符号 类型 描述
#file String 包含这个符号的文件的路径
#line Int 符号出现处的行号
#column Int 符号出现处的列
#function String 包含这个符号的方法名字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这些符号来写一个好一些的 Log 输出方法:

1
2
3
4
5
6
7
func printLog<T>(_ message: T,
file: String = #file,
method: String = #function,
line: Int = #line)
{
print("\((file as NSString).lastPathComponent)[\(line)], \(method): \(message)")
}

这样,在进行 log 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使用这个方法就能完成文件名,行号以及方法名的输出了。最棒的是,我们不再需要对这样的输出进行维护,无论在哪里它都能正确地输出各个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 Test.swift
func method() {
//...
printLog("这是一条输出")
//...
}
// 输出:
// Test.swift[62], method(): 这是一条输出

另外,对于 log 输出更多地其实是用在程序开发和调试的过程中的,过多的输出有可能对运行的性能造成影响。在 Release 版本中关闭掉向控制台的输出也是软件开发中一种常见的做法。如果我们在开发中就注意使用了统一的 log 输出的话,这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使用条件编译的方法,我们可以添加条件,并设置合适的编译配置,使 printLog 的内容在 Release 时被去掉,从而成为一个空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func printLog<T>(_ message: T,
file: String = #file,
method: String = #function,
line: Int = #line)
{
#if DEBUG
print("\((file as NSString).lastPathComponent)[\(line)], \(method): \(message)")
#endif
}

新版本的 LLVM 编译器在遇到这个空方法时,甚至会直接将这个方法整个去掉,完全不去调用它,从而实现零成本。

lazy 修饰符和 lazy 方法

延时加载或者说延时初始化是很常用的优化方法,在构建和生成新的对象的时候,内存分配会在运行时耗费不少时间,如果有一些对象的属性和内容非常复杂的话,这个时间更是不可忽略。另外,有些情况下我们并不会立即用到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而默认情况下初始化时,那些在特定环境下不被使用的存储属性,也一样要被初始化和赋值,也是一种浪费。

在其他语言 (包括 Objective-C) 中延时加载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我们在第一次访问某个属性时,判断这个属性背后的存储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如果不存在则说明是首次访问,那么就进行初始化并存储后再返回。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个属性的初始化时刻推迟,与包含它的对象的初始化时刻分开,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以 Objective-C 举个例子 (虽然这里既没有费时操作,也不会因为使用延时加载而造成什么性能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ClassA.h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testString;
// ClassA.m
- (NSString *)testString {
if (!_testString) {
_testString = @"Hello";
NSLog(@"只在首次访问输出");
}
return _testString;
}

在初始化 ClassA 对象后,_testString 是 nil。只有当首次访问 testString 属性时 getter 方法会被调用,并检查如果还没有初始化的话,就进行赋值。为了方便确认,我们还在赋值时打印了一句 log。我们之后再多次访问这个属性的话,因为 _testString 已经有值,因此将直接返回。

在 Swift 中我们使用在变量属性前加 lazy 关键字的方式来简单地指定延时加载。比如上面的的代码我们在 Swift 中重写的话,会是这样:

1
2
3
4
5
6
7
class ClassA {
lazy var str: String = {
let str = "Hello"
print("只在首次访问输出")
return str
}()
}

我们在使用 lazy 作为属性修饰符时,只能声明属性是变量。另外我们需要显式地指定属性类型,并使用一个可以对这个属性进行赋值的语句来在首次访问属性时运行。如果我们多次访问这个实例的 str 属性的话,可以看到只有一次输出。

为了简化,我们如果不需要做什么额外工作的话,也可以对这个 lazy 的属性直接写赋值语句:

1
lazy var str: String = "Hello"

相比起在 Objective-C 中的实现方法,现在的 lazy 使用起来要方便得多。

另外一个不太引起注意的是,在 Swift 的标准库中,我们还有一组 lazy 方法,它们的定义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func lazy<S : SequenceType>(s: S) -> LazySequence<S>
func lazy<S : CollectionType where S.Index : RandomAccessIndexType>(s: S)
-> LazyRandomAccessCollection<S>
func lazy<S : CollectionType where S.Index : BidirectionalIndexType>(s: S)
-> LazyBidirectionalCollection<S>
func lazy<S : CollectionType where S.Index : ForwardIndexType>(s: S)
-> LazyForwardCollection<S>

这些方法可以配合像 map 或是 filter 这类接受闭包并进行运行的方法一起,让整个行为变成延时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么做也对性能会有不小的帮助。例如,直接使用 map 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let data = 1...3
let result = data.map {
(i: Int) -> Int in
print("正在处理 \(i)")
return i * 2
}
print("准备访问结果")
for i in result {
print("操作后结果为 \(i)")
}
print("操作完毕")
这么做的输出为:
// 正在处理 1
// 正在处理 2
// 正在处理 3
// 准备访问结果
// 操作后结果为 2
// 操作后结果为 4
// 操作后结果为 6
// 操作完毕

而如果我们先进行一次 lazy 操作的话,我们就能得到延时运行版本的容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let data = 1...3
let result = data.lazy.map {
(i: Int) -> Int in
print("正在处理 \(i)")
return i * 2
}
print("准备访问结果")
for i in result {
print("操作后结果为 \(i)")
}
print("操作完毕")
此时的运行结果:
// 准备访问结果
// 正在处理 1
// 操作后结果为 2
// 正在处理 2
// 操作后结果为 4
// 正在处理 3
// 操作后结果为 6
// 操作完毕

对于那些不需要完全运行,可能提前退出的情况,使用 lazy 来进行性能优化效果会非常有效。